2017年10月2日星期一

东方日报 26/9/2017笔谈————用文字伴少年成长




 
注明:图取自网络

 1.    请谈谈,你的文学爱好是如何起步的?有哪一些人,或者哪一些作品,影响了你,让你踏入文学天地?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看书,但说到真正开始写作,是在我14岁开始,我当时的语文老师林雄高老师常常推荐我参加一些校内和校外的征文比赛,我妈也常常鼓励我写作,少年时遇到很支持我的编辑姐姐和哥哥,我写的文稿几乎全都会被录用,也就是这个支持和赏识让我持续不断写作;另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稿费和文学奖奖金,比赛得奖了,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奖金,让我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推动力很大!哈哈!

2.
请叙述个人作品诞生的历程。你如何看待「灵感」这回事?作品的完成是一气呵成,还是构思大纲,续而完成?
写作当然要有灵感,但写一本3万字(绘本小说)或一本至少8万字(长篇小说)不能只说要有灵感才能完成的,灵感对我来说是稍纵即逝的,不可能长期等灵感降临才写。一本3万字的小说,如果写得快一点也许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完成,写得慢可能也要一个月多时间,以此类推,所以一本长篇小说有时要两到三个月才可完成。
一气呵成,我相信是每个作者都想要达到的境界,但对一个长期写作的人来说,写小说需要“布局”和“构思”,尤其是写过好几本小说的人,作者们都很怕会不小心重复,所以都需要先构思大纲,情节一节一节推敲所以基本上做不到一气呵成,都需要长时间伏案撰写。


3.
你曾写过不少绘本小说,也著有两部少年长篇小说,二者在创作时有什么不一样的要求,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挑战?
绘本要求布局少但要精简,也要考虑到插画需要的场景,所以写的时候要更多地兼顾到情节和场景;长篇小说是需要比较周详的布局,情节要做到“起、承、转、合”,让人想一层一层追下去,以人物配搭着情节或事件,带着读者进入故事去思考,或者去经历一些事情。
写绘本时我不会放太多人物的心理活动,比较喜欢用事件来带动情节;写长篇时我可能就会多加一点伏笔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叙述更全面一点。

4.
你的作品大多面向青少年,你认为创作此类作品的困难是?遇到瓶颈时,你如何化解呢?
要知道现在的小孩他们关心的事物是什么?遇到事情时,障碍他们解决事物的“点”在哪里?对于某件事物,他们的角度落在哪个点?我的作品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把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角度再拉高一点?这是我常常思考的。
遇到瓶颈时,我就会休息,或先把作品放在一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吃喝玩乐,或找我以前教过的学生喝喝茶,聊聊天,多了解他们的近期生活。


5.
接近10年在教育界工作的经历,对于你青少年小说的创作,是否有额外的助益?
对我来说,这工作经历对我助益很大,因为在学生身上,我了解现时代青少年关心的事物是什么,对待某些事物的看法和角度在哪里,他们正在经历什么困难,平时喜欢做什么,他们的内心感受等等……往后这些点滴都可能变成我书本里的主角、配角和一些情节。

6.
个人的阅读兴趣方面,你比较喜欢哪一类文学,为什么?最近又偏爱哪一本书呢?
我阅读品味有点杂,基本上只要自己有兴趣的都会去翻读。
少年时,我比较喜欢散文,所以看散文看得特别多,从国内到台湾大陆都不放过;大学时期,我又比较喜欢看自传,所以看了一些名人自传;小说我看得比较挑,主要是选题材和作者抒写角度;我是个比较务实的人,所以比较喜欢看纪实类的小说。
近期我比较偏爱看身心灵或心理学的书籍,比较有深刻印象的是《前世今生》,由布莱恩.魏斯博士撰写的。

7.
在你的创作生涯里,有哪一次经历,是令你觉得特别有意义,特别难忘的?
这个我曾经在上一篇“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希望”里谈过哦!就是我的小表妹看了《佳佳的秘密》后收集了很大一袋铝罐拉环,让我捐去相关机构帮助有需要的人士。我这才知道我写的书本潜移默化会影响一些人,尤其是小朋友,甚至还会带动一些社会风气。虽然有时力量看似很微小,但我还是可以一点一点地发挥自己的小善念,让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的温情,希冀可以让我们处在的社会变得更好!

8.
本次刊登的作品之一《完美伴侣》中的宠物沟通师,让人联想到《听说》里的小女孩王婧,不知往后是否有可能看到王婧长大后的故事?(若没有,这题可忽略前面的部分。XD)此外,能否预告你的下一部作品的一些小情报呢?
您的这个建议我可以考虑哦!哈哈,谢谢!我会写这个《完美伴侣》是因为想尝试以爱动物的人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宠物。
我发现现时代物质世界越丰裕富饶,但人们心灵方面却相对匮乏和空虚,我身边有好多人在遇到挑战来到的时候,却不知道要如何应对和解决,这是因为大家从不注重或不知晓我们自己本身其实就具备应对困难的力量;而这些力量,其实就来自我们的内心。我的新作品,想多着重在青少年的心灵成长方面,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力量。


9.
有什么话想对你的读者们说?
    谢谢你们的支持!我未来会努力写出更好看的作品,陪着你们一起成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怪习惯

一年当中总有几个月忙得焦头烂额。   我不怕忙,甚至有些享受忙碌的感觉,因为忙碌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也凸显自身的价值感,让我觉得自己对这社会还有贡献。 但忙也有副作用,它让我失去活着的感觉。或者应该更准确地说,忙碌让我忘了体验活着的感觉。 然而...